美國川普政府祭出核彈級關稅,台灣不僅未能倖免,甚至成了重災區,行政院強調將與美國嚴正交涉。然而政府歷經多日沙盤推演,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對等關稅揭曉前更要大家安心,如今對等關稅攤牌,政府顯然有三大誤判。
美國對台加徵32%關稅將於4月9日生效,與美方交涉大限只剩不到一周。曾參與經貿談判的前官員坦言,當務之急是搶先獲得交涉權,且「派誰談、何時談、拿什麼談」成為三大關鍵,考驗賴政府對外談判能力。
川普政府關稅大刀揮向台灣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地,加上先前拍板向墨西哥課徵25%關稅,伺服器供應鏈首當其衝,鴻海 (2317) 、廣達、緯穎、緯創、英業達、和碩等指標廠全中槍。
英業達泰國新廠正在建置中,為分散生產風險,原先規劃產能將與中國大陸重慶廠相當,每年可生產約2,000萬台筆電。廣達越南新廠去年下半年加入量產行列,主要因應蘋果MacBook生產需求。
公股銀行先前因預期美國即將開徵對等關稅,市場變數紛雜,經濟景氣成長也受影響,因此對台股操作即轉趨相當保守,主要是為了保留實力。隨川普政府公布對等關稅,公股行庫對於必要時配合護盤任務,已經做好準備,將鎖定績優權值股逢低承接。
蘋果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中國大陸,此次大陸遭川普政府增課34%對等關稅,加計先前大陸已遭白宮課徵20%進口稅,合計高達54%的稅率讓蘋果供應鏈大喊吃不消,直呼「利潤根本都被吃光光」,接下來恐有廠商退出蘋鏈,掀起市場洗牌戰。 法人分析,包括鴻海集團、鴻準(2354)、GIS-KY、可成、晶技、美律等台灣蘋果供應鏈大咖都在中國大陸設有廠區,供應零組件品項涵蓋蘋果筆電、手機、平板等,均難逃川普的重稅範圍。
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
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